经典宋诗七首鉴赏

非常频道 /  诗词歌赋 /  来自: 非常文化 / 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
  • 评论数

    0

  • 阅读数

    148

  • 收藏数

    0

作者:admin 发表于 2022-8-31 21:29

《病后登快哉亭》贺铸

经雨清蝉得意鸣,征尘断处见归程。

病来把酒不知厌,梦后倚楼无限情。

鸦带斜阳投古刹,草将野色入荒城。

故园又负黄华约,但觉秋风发上生。

【赏析】快哉亭建于熙宁(1068-1077)末期,由苏轼命名。贺铸自出任徐州宝丰监(管钱的官)一职以来,曾多次登临此亭,赋诗抒怀。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。

诗一开首以雨后蝉呜起兴。秋高气爽,雨过天晴,再加病愈登亭,十分畅快。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。得意二字,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,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:蝉之踌躇满志,正是因为它既得时、又得地。言下已隐含人不如蝉的况味。二句由转向:秋雨新洗,值此黄昏之际,行人渐少,尘土不扬,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。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:怀乡情重,思归心切,不曾有一日忘怀。平日里世事纷扰,或可抑制一时,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,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。当此病后偷闲、偶尔登临送目之际,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。

三四两句极写归思之深、之切。病来,指病愈之后。病后的频频把盏,不是为消渴解馋,实因乡愁太深、太重,挥之不去,斥之又来,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。这里字面上只写了病后,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。病前早已借酒浇愁,病中被迫停饮;仿佛欠了的债要加倍偿还,故病后愈是贪杯,愈可见病中难以消停的情状。可见使诗人最受煎熬的是怀乡病,所饮之酒,实在是满含辛酸强咽下的苦酒。百病之中,唯心病难治。清醒时固然为其所苦,即在睡梦中也不曾解脱。这里字面上只写了梦后,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。梦中可以千里回乡,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。这天长日久郁积的乡愁,这梦中犹且萦绕的归思,俱化为一含情凝睇之人,呼之欲出。至此,诗人的登临之意,已神气毕现了。

下两句又从忆想回到现实。鸦投古刹,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;而落日斜晖,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。天色向暮,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,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。暮霭之中,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。第六句系从白居易的诗句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中化出,二者相同之处在于,都用行道上更行更远还生的草色喻示思念之殷切;不同之处则是白居易着眼于枯而复荣的春草,借喻别情之、之盛;贺铸这里写的却是荣而复枯的秋草,其中暗寓失意之恨。诗人于怀乡思乡之中,又寄托了自己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,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、意蕴更见丰厚。一年一度的秋风,最能动人归兴,诗人此时滞留他乡,无计归去。眼见得梦想成空,徒然催人早生华发而已。秋风发上生几字,用语生新奇警,不落陈腐。这里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,而且秋风萧萧,又给人以冷的感觉。因此这一新奇的用语,也便暗示着作者凄冷的情怀。贺铸多病早衰,又因喜谈世事,每忤权贵,屡受排抑,悒郁难平。

这首诗在章法结构上颇具匠心。诗中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,跌宕回旋,用笔极为灵动。如首三句用写景起兴之后,颔联忽然宕开去作一追叙,紧接着又用梦后倚楼一笔挽回。颈联再次写景,因为前几句已提供了一定的心理背景,故这里的景都具有了以物象作比喻的性质。末两句直抒胸臆,立一篇之警策。全诗以得意的蝉鸣兴起,又以作者落寞感伤的情怀作结,在鲜明的比照中突出了诗人既不得其时,又不得其所的深沉感概。

 

《吴松道中(其一)》晁补之

停舟傍河浒,四顾尽荒原。

日落狐鸣冢,天寒犬吠村。

系帆凌震泽,抢雨入盘门。

怅望夫差事,吴山閟楚魂。

《吴松道中(其二)》晁补之

晓路雨萧萧,江乡叶正飘。

天寒雁声急,岁晚客程遥。

鸟避征帆却,鱼惊荡桨跳。

孤舟宿何许?霜月系枫桥。

【注释】吴松:即吴淞,江名,太湖最大的支流。浒:水边。震泽:太湖的古称。盘门:苏州城西南门名,是迄今仅存的古代水陆城门,始建于前514年(春秋吴王阖闾元年)伍子胥筑城时。閟():掩蔽。

【赏析】这两首诗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。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,点明季节已是晚秋。

第一首写大雨泊舟。前面两联描写了泊舟所见之景。一个深秋的黄昏,诗人所乘之舟傍河(河浒)停泊。诗人站在船头,纵目四顾,发现周围是一片荒原世界。天寒、日落、荒原,不见人迹,唯闻狐狸在坟墓旁鸣叫着;不时从远处村庄传来阵阵犬吠声。诗人泊舟如此荒野之地的原因,下面一联就有交代,原来乌云密布,大雨将临,所以要赶紧靠岸,准备寻个地方避雨。第五句带出泊舟地点,是在太湖之上。两句说,停船靠岸时,诗人犹在饶有兴致地四面瞻望,这会儿,眼看大雨马上要倾盆而下,着了慌,赶忙帮助船家系住帆,争在雨前奔入盘门。徘徊在盘门中,观看着这并列的水陆两门,诗人想起了当初建此盘门的伍子胥,因此尾联便转入怀古。吴山,坐落在杭州西湖东南面,春秋时为吴国南界,故名。又因吴国大夫伍子胥以忠谏死,浮尸江中,吴人怜之,立祠山上,所以又称青山。楚魂,在古代诗歌中常含有追吊古代楚人之意,然而所指则随所咏而异,这里则指伍子胥,他原是楚人,因父伍奢(楚国大夫)为楚平王所杀,故离楚入吴。阖闾之子夫差重用伍子胥大败越兵,雪了勾践杀父之恨。可是此后夫差非但不听伍子胥的忠谏,允许越国求和并北上伐齐,还赐剑命伍子胥自杀,以至最后国灭身亡。诗人因此想到,夫差固然咎由自取,而可惜的是伍子胥的忠魂,到后来还依恋着吴山。对忠臣的死于非命,诗人表露了他的深沉怅惋之情。

第二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。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,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。天刚破晓,船又启航。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,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,兼以风声萧萧,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。深秋天寒,时时听到空中大雁,鸣声惶急,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。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:大雁急急归去,顷刻使能回到南方,可我自己呢?一年将尽,旅程却还遥远着呢。为了排遣乡思,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,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,其一是鸟避征帆却: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,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,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,有时船身猛一倒退,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;其二是鱼惊荡桨跳: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,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,偶尔声音响了一些,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。看着有趣,不知不觉间,夜已来临,尾联便写夜宿枫桥。天既已黑尽,诗人便盘算着:今夜,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(何许)呢?放眼望去,一轮霜月下,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。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《吴郡志》说,枫桥自古有名,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。因此,诗人一见到枫桥,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,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,以一抒幽思。

 

 

《春日怀秦髯》李彭

山雨萧萧作快晴,郊园物物作清明。

花如解语迎人笑,草不知名随意生。

晚节渐于春事懒,病躯却怕酒壶倾。

睡余苦忆旧交友,应在日边听流莺。

【赏析】这是一首出色的怀念友人的诗歌。诗人以曲折起伏的笔致,歌咏真诚的友谊在生活中的崇高地位。山雨萧萧作快晴,郊园物物近清明。时值清明,雨后放晴,不仅写出了春天气候的倏忽多变,而且从春天轻柔的雨声中,写出了盎然春意。这两句先写雨,再点明时序,曲折有致,波澜顿生。如果两句位置互换,那就语气平直,一览无余了。花如解语迎人笑,草不知名随意生。次联上承首联,把盎然春意具体刻画出来了。诗人采用拟人法,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、蓬勃生机;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。但不可轻轻放过花如解语这四个字。这不是俗草闲花,而是流光隘彩的天香国色。五代王仁裕在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一书中记载:明皇秋八月,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。帝与贵戚宴赏焉,左右皆叹羡久之。帝指贵妃,示于左右曰:争如我解语花?’”诗人活用此典,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,创造出新的意境。无边春草,新绿欲滴,放眼花卉,撩人欲醉,春天的气息十分浓郁。然而诗人之意并不在此。这只是为下文作一反衬。晚节渐于春事懒,病躯却怕酒壶倾。诗歌到此出现一大转折。尽管春天是如此妩媚动人,尽督人们为春天的到来而心情欢畅,但诗人却年事渐高,游兴阑珊,所以说晚节渐于春事懒。这句是从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句变化而出。文人墨客,总是好赏花,喜饮酒。赏花既已无意,饮酒又为病体所禁。却怕二字,既是对病体的客观描述,又带无心饮酒的主观情感。心情的抑郁、颓唐,已得到具体说明。所以前面对春事越夸张、越强调,在这里就越突出心情的落寞、消沉,两者形成强烈对比。然而诗人眼前还不是一片灰色,他对人生还有着执着的企望、追求。这就是友谊。睡余苦忆旧交友,应在日边听晓莺。百事不乐,只思念友人,不是长忆而是苦忆,用字分量极重,表现了友情之深。日边,是个常用典故,指天子近旁或国都,表明所苦忆的友人秦髯是在京都。但此语与晓莺安排在一起,除了原来的含义外,又使人联想到日丽莺歌,既切合诗题春日,又构成明丽形象,意境大为丰富。一扫颈联的抑郁,给全诗带来了一抹亮色。诗人极写春色的美好,用来反衬自己心情之苦闷,又以心情之苦闷来反衬对友情的执着。两次反衬,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,这就是诗人在结构安排上别具的匠心。

 

《夏日三首(其一)》张耒

长夏村墟风日清,檐牙燕雀已生成。

蝶衣晒粉花枝舞,蛛网添丝屋角晴。

落落疏帘邀月影,嘈嘈虚枕纳溪声。

久斑两鬓如霜雪,直欲樵渔过此生。

【赏析】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、蝴蝶、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、安宁生活的喜爱。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、厌恶世俗,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。

首联、颔联诗歌描写的是燕雀、蝴蝶、蜘蛛等的动景:夏日昼长,江村风日清丽,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,羽翼都已长成;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,在晴朗的天气里,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。这里诗人以燕雀、蝴蝶、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。颈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,斜倚枕上,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,月影、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。尾联直抒胸臆: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,我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,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,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。诗人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,希望到老能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,进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,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。全诗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。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,通过写燕雀、蝶、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,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,充满情趣;乡村整体的闹,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,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;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。落落疏帘邀月影,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,心已静极。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、溪声的喜爱之情、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、终老乡间的愿望。

 

《武昌阻风》方泽

江上春风留客舟,无穷归思满东流。

与君尽日闲临水,贪看飞花忘却愁。

【赏析】江上春风挽留客人回家的船,对家的无限向往与归家的急切只能是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去。与友人一道整天临水观景,名满天下的武昌的柳絮飞花化解了我的思乡之情(乡愁)。这首绝句抒写江上行舟,途中遇风,阻滞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情。这首诗妙在以水喻情。无穷归思满东流,便是以水喻归思。这种手法是颇有艺术效果的。其独到处就是即景取喻。人在船上,船在江边,临流凝睇,取水为喻,显得十分自然贴切;这水不是虚指,而是眼前的实物,这种即景取喻,最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。

其实,全诗更惊人的妙处还在于委宛曲折的抒情手法。一个人的心情,如果表现得太率直,则一览无遗,索然寡味;如果拐个弯,换个角度,欲擒故纵,欲抑故扬,便比较耐人咀嚼。这首绝句将诗人的心思和盘托出,却又盖上一层纱巾,让人去端详回味。明明是为风所阻,不得不停泊武昌,颇有迁怨于风之意,他却说江上春风留客舟,如同春风有意,殷勤劝留。实际是,却说,这里是一折;明明是因被风所阻,无端惹了一怀愁绪,心烦意乱,他却说与君尽日闲临水是谁,诗人没有说,指船或者同船的友人均说得通。这无关大的主旨。重要的是字,诗人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临流赋诗,这是实而说,这里又一折;明明是心中有无穷归思,有无尽乡愁,根本无心欣赏柳絮飞花,他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。固然,武昌柳是很有名的,古来诗人都喜欢吟咏,但是,诗人此时的漂泊之感,使他无心去欣赏武昌的花柳。无心而说贪看,这里再一折。一波三折,委曲尽情,意味深长。大凡故作宽解之语的人,都缘于不解之故。这首诗正是因不解而故作宽解语。

 

《柳州开元寺夏雨》吕本中

风雨潇潇似晚秋,鸦归门掩伴僧幽。

云深不见千岩秀,水涨初闻万壑流。

钟唤梦回空怅望,人传书至竟沉浮。

面如田字非吾相,莫羡班超封列侯。

【赏析】南宋初年,吕本中历经艰辛,长途跋涉,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,因有感而做此诗。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,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。后四句抒情,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。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,风雨潇潇似晚秋,鸦归门掩伴僧幽。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,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。潇潇,风雨之声。这里似晚秋字,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。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,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。三四句写的是远景。由于运气弥漫,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,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,万壑淙鸣的声响,这里静中有动,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,使人有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之感。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。诗人卧宿寺院,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。空怅惘,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,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。竟沉浮,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,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。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,莫羡班超封列侯。诗人用这两个典故,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。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,在古代认为有富贵之相。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。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,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,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,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。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,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,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,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。这首诗,以景起,以情结,写景开阔,抒情细腻,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收藏 分享 邀请